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学术前沿 > 正文
李秀敏:学术期刊文献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热点(2007-2018)
来源:《图书馆建设》 发布时间:2019-05-23 浏览次数:

学术期刊文献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热点(2007-2018

李秀敏

摘要:2007-2011年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在研究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2011-2014 间,新增免费开放、均等化、公共文化空间等热点;2015至今,除前一阶段的内容外,以标准化促均等化、公共数字文化和互联网+的应、用、社会化管理也成为热点。后续研究中,文化养老、文化扶贫、供需对接、法人治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公共文化 均等化

 

2005 10 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7 8 月,《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国文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始快速推进。十余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建成,在实践和研究领域皆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热点也随着实践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不断变化。

研究概况

笔者于2018 9 26 日在 CNKI 和万方分别检索 2007 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期刊文章,以“公共文化”、“公共数字文化”为题名或关键词,在 CNKI 检索得到 5005 篇,在万方检索得到 7859 篇,去重并剔除征文通知、政策文件等内容后,共得到 8611 篇期刊文章。本文以此数据为基础,对论文关键词、作者及机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1.1 论文发表量

QQ图片20190515160023

1 2007-2018年学术期刊文献发表量1

 

2007 年以来,期刊文章发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 年至 2010 年间波动幅度较小,2010 年底,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列为重要内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期刊论文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到 2015 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开始构建新形势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数量保持在每年一千篇以上,波动幅度较小。

1.2 作者及机构分析

利用SATI 统计高产作者及机构,较为高产的作者如表 1。这些学者中,李少惠最早关注该领域,2007 年发表相关论文 4 篇;柯平、李国新、傅才武等人也较早进入该领域,并持续关注研究。

1 高产作者及文章数量

作者

篇数

作者

篇数

肖希明,武汉大学

38

傅才武,武汉大学

22

柯平,南开大学

36

林超英,华北理工大学

21

李少惠,兰州大学

28

张梅,华北理工大学

21

吴理财,华中师范大学

27

陈通,天津大学

21

李国新,北京大学

26

曹爱军,甘肃政法学院

17

 

分析产出较高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河南省图书馆、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南京图书馆、南开大学、国家图书馆、天津大学、兰州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总体而言,目前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学者多数来自图书馆领域。通过 SATI 提取作者信息,利用 UCINET 的知识图谱分析作者合作情况,共有5个合作相对密切、产出较高的学术研究团体。

1)以林超英、张梅、高玉洁、冯佳洁等人为核心的团体,依托河北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侧重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并于 2017 年开始研究文化养老的主题。

2)以肖希明为核心的团体研究侧重在国外公共数字文化的状况及启示、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等方面。

3)以柯平为核心的团体研究范围涵盖较广,包括图书馆绩效评估、基层图书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

4)陈雅、王猛等人的研究聚焦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要素、效能、治理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等。

5)吴理财、夏国锋、刘磊等人研究文化治理、公共文化体系发展等问题。

1.3 研究内容

2007 年以来期刊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1)综合研究。从宏观角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和内容、构建主体及模式、体制机制改革、设施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机构研究。从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切入,分析这类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发展、问题和对策。其中以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县级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基层图书馆等关键词)占比最高,文化馆站(包含文化馆、文化站、乡镇文化站等关键词)次之,博物馆(院)、美术馆、档案馆占比较低。

        IMG_2685(20190515-160624)

2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各类机构占比

 

3)专题研究。2007 年至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和存在问题、文化扶贫和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对农民工群体的服务等。服务供给方面,学界从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如何满足文化需求实现供需对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者服务、总分馆建设、财政支撑和投入、资源共享等角度切入进行了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方面,包括国外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及启示、数字图书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运用等。此外,也有文章对公共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问题进行研究。

2   研究热点变迁

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的影响较大。2007 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指导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和施行,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性质和方向,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分析每年论文中的高频关键词,可以梳理研究热点的变迁脉络。

2.1 第一阶段(2007-2010

2007 年至2010 年间,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综合而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内涵和概念争辩;建设主体之争与路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方式创新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内经验与模式、体制与机制。

2 2007-2010 年高频关键词

2007

2008

2009

2010

公共文化8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9

公共文化服务21

公共文化9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9

公共文化服务44

公共文化9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85

公共文化服务5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05

公共文化88

公共文化服务51

图书馆35

图书馆46

文化馆站17

图书馆102

文化馆站36

图书馆64

文化馆站25

农村文化建设13

新农村建设9

农村文化建设14

新农村建设9

农民群众8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6

农村文化建设18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11

新农村建设8

农民8

农村文化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27

新农村建设10

农村文化建设7

农村文化6

 

分析这一阶段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图书馆对公共文化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文化馆站、博物馆和美术馆,其中图书馆、文化馆站的上升趋势明显,博物馆和美术馆波动较小。

IMG_2687(20190515-161617)

3 2007-2010 年间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各类机构占比

 

(2)着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研究。《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均等化,把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2007-2010 年间,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热度持续增加,位居前列。张红娟和李少惠梳理了该阶段学术界对农村公共文化问题的研究,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经费、设施、法律法规、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等方面。

(3)出现少量文章探讨总分馆制、均等化的文章。李国新、张静、邵宏杰等人将总分馆制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结合进行了研究,学者多均来自图书馆学领域。曹爱军、张桂琳、边继云、蔡辉明等人探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变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制度设计等问题,研究者多来自公共管理领域。

2.2 第二阶段(2011-2014

2010 年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后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列为重要内容,2011-2014 年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苗美娟和刘兹恒对这一阶段的期刊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综合研究从宏观角度介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义、概念、内容、特征、构建主体、问题、发展对策、绩效评估等;专题研究则包括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这一阶段,图书馆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度最高,文化馆次之,美术馆的关注度很低。除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共文化的研究外,免费开放、均等化、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研究热点。

 

3 2011-2014 年高频关键词

2011

2012

2013

201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33

公共文化服务138

公共文化13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42

公共文化服务224

公共文化11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37

公共文化服务233

公共文化16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70

公共文化服务251

公共文化185

图书馆143

文化馆站44

博物馆17

美术馆16

公共图书馆153

文化馆站42

博物馆10

美术馆2

图书馆138

文化馆站43

博物馆18

美术馆2

图书馆136

文化馆站73

博物馆16

美术馆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36

农村文化建设25

农村3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39

农村29

农村文化建设15

农民11

农村3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30

农民工27

农村4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27

农民工12

新型城镇化12

城镇化11

免费开放38

免费开放24

免费开放20

免费开放11

均等化10

均等化22

均等化20

均等化27

公共文化空间17

 

(1)农村公共文化关注度较高。关于农村公共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意义、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改善对策等方面10,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展理念错位、文化资源及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缺乏农民及农民社团的积极参与、经费短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缺乏评估反馈等。后期,新增农民工、城镇化等研究热点,包括对农民工需求的研究、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缺失及原因、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供给、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情况;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本、存在问题及对策。

(2)免费开放热度迅速增长后逐步下降。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之初,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迅速响应,解读、阐述、研究免费开放相关问题,关键词“免费开放”的词频于 2011 年迅速增加,并在随后逐渐降低。研究内容包括: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论述免费开放的必要性和意义,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促进作用,如何做好场馆的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界限及经费保障等。例如,李国新认为,公共图书馆在落实免费开放政策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和发展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容、范围和项目;其次要探索建立真正落实公共图书馆经费分担机制的约束制度;第三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王香瑞提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其公益性和公众需求决定的,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首先要突破的问题。

(3)均等化关注度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即所谓保基本、促公平,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010 年前,有少量关于均等化的研究,2012 年,均等化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加,成为领域内较为关注的热点。研究内容包括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实现策略,西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等机构如何推动均等化,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省区差异,实现均等化的法律保障,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4)2014 年,公共文化空间相关研究成为热点,研究者多来自图书馆界,重点集中在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特征及实现策略。例如肖希明认为,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具有平等性、公益性、开放性、人文性等特征,需要重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作用,使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吕亚娟分析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提出图书馆应优化文化服务活动、注重社会效益的评价、引入竞争机制、凸显特色服务。

2.3 第三阶段(2015 年至今)

2015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除了对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探讨外,研究内容多样化,均等化和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力量参与成为新的热点。

 

4 2015-2018年高频关键词及其词频

2015

2016

2017

2018

公共文化服务32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10

公共文化195

公共文化服务34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38

公共文化214

公共文化服务412

公共文化18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70

公共文化服务200

公共文化10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3

图书馆195

文化馆站58

博物馆18

美术馆16

图书馆157

文化馆站80

博物馆33

美术馆7

图书馆205

文化馆站90

博物馆38

美术馆12

图书馆98

文化馆站38

博物馆20

美术馆3

均等化43

标准化19

均等化39

标准化18

均等化46

标准化17

均等化9

标准化6

农村3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3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41

农村35

农村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17

农村3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2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19

数字文化资源18

公共数字文化20

互联网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41

互联网+15

数字化10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9

互联网+7

社会力量19

社会力量17

政府购买12

社会力量13

供给侧改革11

社会力量12

供给侧改革9

免费开放19

-

保障法24

公共文化空间23

公共文化空间14

保障法14

公共图书馆法7

 

(1)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标准化促均等化则是其主要实现途径。标准化是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种类、程度、质量等定出标准,把标准上升为政府政策、行业准则,乃至于国家法律,以强有力的刚性约束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教无类”、普遍均等。均等化则重在实现区域、城乡、群体间的均等,使全体公民能够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柯平等人梳理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相关文献,提出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保障范围和标准研究、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财政保障标准研究、农村及特殊群体服务标准化研究、图书馆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等主题。张雅琪等人梳理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相关的研究,提出宏观层面学者主要探讨服务主体、均等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面则包括财政制度、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

(2)关注数字化,包括公共数字文化、数字化手段应用、互联网+理念的延伸。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在 2015 年前,即有学者研究公共文化数字化,只是热度较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数字化的要求,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利用、推动服务均等化和文化扶贫成为研究重点,2016 年起,“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广受关注,学者将互联网技术与推动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变、优化服务手段、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服务精准化等问题结合进行探讨。

(3)逐渐关注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吴建中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分析日本、英国、美国公共文化管理的不同之处,归纳三国的共同点为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和运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学者从多个角度切入,研究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发展,包括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与模式、社会资本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运营管理、文化志愿者服务、PPP 模式的应用及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等。

4)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与施行,学者从两部法律的解读与落实、法律框架下文化机构的发展策略等角度进行研究。也有学者对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例如柯平认为两部法律在结构、内容上有诸多相似与不同,并从立法背景、立法过程、基础结构、内容构成、实践意义上对两部法律对比研究。陆晓曦通过比较两者重点内容,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关于设施布局、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规定是面向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出的统一要求,《公共图书馆法》逐一回应,并根据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功能、特点和规律将要求细化、完善,使条款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公共文化空间仍然受到关注,除了理论论述外,学者也以城市图书馆、文学生活馆、绍兴舜王庙会、乡村村落、独立书店、园林博物馆、群艺馆、文化礼堂、青年空间等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

3.研究趋势展望

利用citespaceBurst detection 功能,可探测出近两年关注度逐渐上升的研究内容,结合国家政策指导、社会需求变化,笔者认为,以下主题可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1 文化养老

2017 年末,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409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3%,其中

65周岁及以上人口 15831 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 2020 年,老年人口达到 2.48 亿,2025 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3 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2014年,陈娟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2015年,谭皓等人提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漂族”中的老年人群体日益增多,并关注针对“老漂族”的公共文化服务。随后,陆续有学者研究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服务、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与空巢老人养老、广场舞和老年合唱团等方式在文化养老中的功能等问题,广场舞、文化养老、老年人等关键词的词频明显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对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实现文化养老,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2 文化扶贫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2016 年以来,文化扶贫、精准扶贫逐渐走入领域内学者视野,学界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技术在文化扶贫中的应用、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精准识别、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社会职能等角度切入进行了研究。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触角向基层的进一步延伸和扶贫工程的推进,文化扶贫的问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3.3 供需对接

公共文化服务应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服务效能尚有待提升,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未能与群众的需求有效对接。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26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向。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精准识别和掌握群众的文化需求,创新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服务效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4 法人治理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重要文件都明确要求,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公共文化机构运营模式与机制的改革的重要途径,2014 7 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部署在全国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试点工作。目前,以图书馆学界为主,对法人治理结构的机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不够深入,随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3.5 文旅融合

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文化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等开展的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热点。“文旅融合”是一种以传统旅游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整合、理清内涵外延、建立体系框架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3.6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始终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文化服务提升、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乡土人才培养、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都是政策内容。2018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内容体系和人才队伍,将公共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群众,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稿源:《图书馆建设》。)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