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乃国之基”,全国近30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占据国土总面积的93%、常住人口的70%、生产总值的4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是建立在普遍县域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补齐区域经济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
一、 欠发达县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综合来看,多数欠发达县都存在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合理的问题,民生欠账较多,人均指标落后,财力相对紧张,要素拉动不足,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后,人民从对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为对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向往,这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目前,粗放式发展弊病已有集中显现,“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客观上倒逼发展转型、寻求“五位一体”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仍需加强。县一级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性任务,偏低的经济总量、不高的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委、县政府在统筹县域发展、保障民生支出方面的能力。以河北省临西县为例,“十二五”时期临西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十三五”后,生产总值增速也始终保持在8%左右,但经济总量始终处在河北省下游水平。同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总量指标均排在全省中下游。经济总量偏低和金融不活跃且撬动性不足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发展质量仍需提高。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但受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县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一产比重偏大、产业层级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尚处在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实现三产同转共进、全域协调联动的良性科学循环难度较大。
高端要素难以集聚,创新带动能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的重要抓手。但实施创新驱动主要依靠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而在实际工作中,受体制机制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因素影响,一般县城对高端人才、科研机构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难以产生创新和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产业生态。
民生事业缺口较大,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长期以来,受限于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欠发达县一般在民生上的绝对投入相对欠缺,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人才队伍都存在较大缺口,民生事业整体布局和建设也缺乏长远规划,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县乡之间、东西部乡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资源分布不均,“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频繁出现,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发展环境还需优化,行政效能有待提升。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竞争力,制度落后将阻碍“资源优势”及时转变为“效益优势”。但欠发达县普遍存在政府职能未能全面转变,服务与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以临西为例,服务客商、马上就办的“临西态度”在全省小有名气,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个别部门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不强,一些涉及部门较多的项目仍存在提报材料多、办理时限长、互开证明、审批手续繁杂、办事窗口设置不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 推进欠发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激发存量经济,使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以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突破口,打造服务于孵化和成果转化的推进服务平台体系,形成欠发达县域特色的创新驱动。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加速产业链条延伸,努力扩大行业影响。加强高端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技术成果的引进和中试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购置研发检测设备、聘请研发人员、优化研发环境来提升研发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不断提升产品设计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档升级。
落实协调要求,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理顺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的关系,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首位度、聚集力和辐射力。建好园区平台,促进县域经济集约集聚、高端高效发展。坚持以产兴城,进一步优化县域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有限资源合理、高效配置,破解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产业布局分散等难题,促进园区与县城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强化镇村建设,实现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互促,构建科学合理的乡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设施完善的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夯实绿色基础,扎实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和人才入驻,促进更高质量的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对立起来,而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路,扎实做好环境改善、项目准入等各项工作。一方面,必须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辩证关系,宁可少上一个项目、少招一家企业,也要严格准入门槛,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必须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强化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自然生态。
走好开放道路,努力实现招大引强,让新动能落地生效。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同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加大引进能够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项目,尝试引进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业来筑巢引凤。加快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全面加快升级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建立起能够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支撑的现代农业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在强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实招,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求实效,最大限度地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全面提升县、乡级政府服务效能,把县域打造成为优秀人才、优质项目、先进要素聚集的高地。
牢记共享目标,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健全和完善“免费体检”等健康扶贫模式,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力做好教育、健康等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医院扩大医疗保障规模、新型养老院建设、初高中学等民生工程建设,重点围绕“老、幼、弱、病”群体再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让老百姓在点滴变化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总之,县委、县政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政治组织的主体,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中,要加强引导,做好规划,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国家、省市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规范、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打破片面追求速度第一、增量至上的惯性思维;二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产城融合发展县域,汇聚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要素;三是通过政策鼓励、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无息贷款、引进外资、引进人才等方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转换支撑,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四是建立政企合作机制,政府主要发挥引导服务作用,减少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建立起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五是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排除执行干扰、解决制度梗阻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制度的亲和力和执行力。通过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简介:孟宪鹏、河北省临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