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县域文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县域文化 > 正文
饶桂生:张润清: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启示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发布时间:2019-01-22 浏览次数:

摘要:阐述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介绍了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蔚县、吴桥、武强、曲阳、宁晋5个县(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模式,总结了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为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规划与引导齐头并举、平台与队伍共同建设,保护与发展同步推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观念与意识逐步转变、龙头与品牌共同创建,产业与事业共同繁荣、文化与文明相互促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县域经济;河北省

文化产业是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制造、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和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化价值的实现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文化产品不仅能体现人类文明成果,也包含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文化产业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最具低碳、环保和持续发展力的产业。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强国必然是文化强国,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在某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200年,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当年GDP的21.0%,日本、韩国也分别达到18.5%和15.0%,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中国“文化产业”一词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 发展目标和手段进行了全面阐述,2003年文化部提出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单位两大部分,2010年文化部提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九大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1]。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产值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农村文化产业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域文化为资源、以建设农村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国家文化事业繁荣,提高农民精神文化品位和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河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燕赵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历史渊源,为河北省奠定了农村文化的雄厚基础,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对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北省农村地区潜在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完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和布局,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改善农村居民精神面貌;有利于用区域间不同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河北省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形成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共同构成的农村文化产业链条,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推动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1 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13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1项省级非遗项目,拥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6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118处重要革命纪念地、1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处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唐山的皮影戏、蔚县的剪纸、武强的年画、沧州的武术、吴桥的杂技、大厂的评剧、河北梆子等等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充分展示了燕赵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河北省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大力促进,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4至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7%,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1.6 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年均增加值增速高出17.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010年,河北省直重点文化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文化产业在推动全省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现代信息社会能够生存发展并发扬光大的农村文化产业,必定是根植于农村,有乡土气息、有生存土壤、有文化传承、有传统底蕴、有文化渊源能融于时代、符合市场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建议,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决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兴衰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每一个模式的演变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既是当地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发展现状、周边市场等客观因素决定的,也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通过对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选择了5个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发展势头的县(市),对其共性的、规律性以及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1.1 蔚县模式

剪纸在蔚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颇受当地人民喜爱的传统民间工艺,蔚县立足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确立了“文化立县”发展战略,把剪纸工艺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蔚县投入财政资金2.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0亿元,打造了包括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中国剪纸第一街、中国剪纸第一村、蔚县剪纸艺术学校等4个项目在内的中国蔚县剪纸产业园区,形成了“展示-营销-基地-培训”一条龙的剪纸产业链条。

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蔚县剪纸产品发展到8大类、6000多个品种,形成了“集创意设计、加工剪刻、推介销售为一体”的运作模式成为世界剪纸集散地和交易中心。该县已形成2个剪纸专业村,1100个剪纸专业户,从业人员达万余人,年产剪纸600多万套,年产值达到4.0 亿元,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占全县GDP的6.4%。

1.2 吴桥模式

吴桥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支点,把文化产业市场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杂技资源再整合,专门成立了融合100余家各类杂技团体的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在集团引领带动下,形成了以杂技文化为内涵,杂技旅游、杂技教育、杂技演出杂技道具开发、杂技影视动漫五大产业为主体构架的杂技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杂技大世界景区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综合经营收入2480万元;有4000多名杂技演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演出市场,杂技演出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不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杂技人才,还常年招收坦桑尼亚、 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留学生;全县开发杂技道具、魔术道具、杂技服装、杂技纪念品等杂技相关产品达60个大类800多个规格,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1万人,年创产值6.6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1.8%;文化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解决的就业人口达3.8万人,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值达3.2亿元,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1.3 武强模式

武强县具有年画、乐器两大文化产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思想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文化产业规划,把发展乐器和年画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聚集-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依托金音集团大力发展乐器文化产业,2011年全县拥有乐器及配件生产企业19家,成为中国管弦乐器产业基地,乐器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GDP比重5.49%,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年画产业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博物馆收藏保护、年画社创新开发、年画协会协调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2011年全县年画行业共拥有作坊2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产品涵盖挂历、工艺品、邮品、饰品、礼品等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画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5 000 多万元。

在做大做强年画、乐器两大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开发了“一农、一古、一中、一洋”四大休闲旅游板块,积极支持自发性文化团体的发展,形成诗社、梅花拳协会、秧歌队、锣鼓队等各类文体组织180多个,为34个重点文化示范村分配了价值15万元的锣、鼓等文体器材,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2.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6.26%。

1.4 曲阳模式

曲阳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曲阳雕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制定了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走龙头企业带动“文化强县”之路。以荣杰雕刻石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了巨型雕塑集团,发挥集团人才优势,主攻巨型雕塑;依托宏州石业集团,打造“创新设计-加工-销售-安装”产业链条,激活雕塑产业的快速升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雕塑产业聚集区。2010年全县形成雕刻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创产值30亿,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曲阳进一步打造了雕塑文化产业园区,以做大做强雕塑文化产业,预计到2020年,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占地将达到20km2,聚集重点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雕塑业产值达到255亿元。

1.5 宁晋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宁晋县认识到文化产业将会给县域经济带来商机和新鲜血液,是减轻社会负担和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繁荣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县政府把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工笔画作为本县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为突破点,重点培育了30个工笔画特色专业村,组建起5个工笔画产业公司,形成“公司+基地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并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提升产品内涵,2010年全县工笔画特色专业村发展到50多个村,画室增加到200个,从事工笔画创作、 临摹及相关产业人员近4000人,建成小南海市场工笔画一条街,年创造工笔画作品近10万余件,工笔画产值突破1.2亿元。以工笔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正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县域文化支柱产业预计到2015年,工笔画从业队伍将发展到2万人产值达到2亿元。

2 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从上述5个县的经验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都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模式和成长规律,给予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2.1 县级领导高度重视

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决策层的影响,上述5县(市)县域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直接得益于县(市)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政府正确引导下,根据本县特色的文化产业制定适于本县的文化产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思路,选准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抢抓本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2.2 龙头企业积极引领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文化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作坊型,位置比较分散,数量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很难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上述各县积极筹措资金,提供宽松的金融环境,大力扶持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外特色文化产业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本县分散的、大量的、单个的小型企业和农户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小户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文化产业增加值[3]。武强金音集团就是在政府引导下,依靠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打造了中国管弦乐器产业基地。

2.3 产业基地强力支撑

各县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都依靠着文化产业基地的强力支撑,宁晋县根据文化产业发展历史自然形成的基础,帮助“工笔画”产品生产和销售者逐步拓展文化产品市场,市场不断扩大带动产业发展壮大,使“工笔画”产业村不断增加,文化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蔚县剪纸产业园区就是通过建造和打造产业园区,为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文化产业企业逐渐向园区内聚集,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园区型产业基地,园区内不断创造、设计、生产大量新兴文化产品,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2.4 产业融合有效促进

由于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还不够发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不能完全独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只有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才能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找到壮大的机会。吴桥县将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旅游观光与杂技表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旅游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有效增加了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展了文化消费市场,二者的有机融合为吴桥杂技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 河北省县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3.1 规划与引导齐头并举,平台与队伍共同建设

要求县(市)级政府切实重视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订立本地区文化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形成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确保文化产业有效发展,并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以统一思想,提高抓文化产业的自觉性[4]。政府可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项目和服务予以扶持,把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好的县(市),都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曾经为本县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积极通过文化创意,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消费意识,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良好的平台,需要优秀的专业队伍,建强建好专业队伍,把物的延续与人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参与热情,让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3.2 保护与发展同步推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河北省各县(市)农村文化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强有力的支撑。文化资源是一种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的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越是走向市场,越是适应现代审美情趣、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就越能得到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需要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认识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5]。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大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激活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内含丰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催生新的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多层面、多领域深度融合,使文化资源成为要素黏合剂、品牌催化剂、价值增长剂,加速传统文化与动漫和网络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3.3 观念与意识逐步转变,龙头与品牌共同创建

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省农村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还比较落后,在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消费引领,转变传统单纯“物”的消费观念,培育文化消费意识和习惯培养农村文化受众,通过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提升农村文化水平和农民的精神文化品位。

河北的文化产业要走向世界,还应拥有自己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扶植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培育知名品牌,将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挥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河北省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及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条件,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创建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知名品牌,促进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4产业与事业共同繁荣,文化与文明相互促进

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可直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后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了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的门槛,使人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更多地参与文化消费,不仅实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目标,更培养了人们主动进行文化消费的习惯[6]。文化产业发展是以文化企业发展为核心,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文化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探讨政府出资与金融企业参股组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贷款担保公司,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作者简介:饶桂生,主要从事教育、文化研究工作;张润清,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统计与数量经济、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及教学工作。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