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县域经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县域经济 > 正文
郭 娜 杨德勇:贫困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践
来源:《中国金融》 发布时间:2019-05-22 浏览次数:

贫困县域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血脉。贫困地区实体经济发展较弱,金融发展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

贫困县域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薄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中贫困地区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国家加大了各类涉农金融机构的发展力度,但是贫困地区金融机构仍无法完全满足县域社会实际需求。贫困地区银行业务以当地法人机构(农商行、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农业银行、农发行、邮储银行为主,保险公司以寿险公司为主,证券、基金、融资租赁等其他金融机构严重缺失,导致金融机构竞争少,服务内容单一,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发挥出金融机构应有的效应及服务力量,私募投资、金融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工具利用不足。

贫困地区政府参与金融建设有盲目性。一方面,大部分贫困地区存在不能充分运用或不能及时落实国家、省、市各级金融相关政策的情况,常发生错失政策红利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金融、财政与招商引资看上去都是与钱打交道,但实则三者的运营逻辑截然不同。部分贫困地区政府不了解金融的特点,利用政府信用,盲目融资,带来了很大的政府债务风险隐患。

贫困县域金融数据严重缺失。越是贫困地区,可获得的经济金融相关数据越少。目前,各类数据库、政府网站等公开渠道中,大多数国定贫困县显示的是两年前的数据。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公开数据更新慢、数据不全的现象,为针对贫困地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门槛。数据问题造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缺失,影响了贫困地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带给金融机构因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衡量风险的困扰。

金融产品设计难、风险控制难。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大多是分支机构,不具备产品设计的能力和权限,而总部自上而下的产品设计体系,又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具体差异,因此适应贫困地区区域性发展的金融产品少之又少。金融产品的一概而论,导致金融机构区域风险控制难度大。加之,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少,类似“保险+期货+银行”“银行+订单+保险”等机构间配合,通过优势互补控制风险的金融产品少。另外,贫困地区信用体系不健全、担保公司规模小甚至没有担保公司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缺少抵质押品等一系列原因加剧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难度。

金融机构发展制约大。一方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仅有农业银行在贫困地区网点数及人员数较多,股份制银行在贫困地区开展业务的很少,其他银行在贫困地区大多规模小、网点少、工作人员少,与贫困地区地域广博、金融业务规模小而数量多的特点不相符,很难深入发展农村业务。另一方面,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农商行为代表的地区型法人机构,运营成本高、科技化水平低,同时受遗留积累的不良、规模小等制约,评级较低,监管部门允许开展业务较少,放贷款规模受限,导致贷存比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利息倒挂的现象。

金融人才匮乏。从政府角度而言,部分贫困地区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削减了金融办的人员编制,或将金融办纳入政府办、财政局等部门,导致政府部门中涉及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金融机构具有洼地效益,大多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金融人才在北上广深等地区表现出“虹吸效益”。加之银行业应对经济下行而施行的成本控制制度的实施,贫困地区金融机构里的从业人员数量大幅缩减。人才因素不仅成为制约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因不懂金融运作的理论与规则,导致PPP违规操作、民间借贷市场混乱等各种金融乱象横生。

县域金融综合改革具体措施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一是强化贫困地区政府在金融领域的顶层设计。通过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牵头的金融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全局把握贫困地区发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目标,合理设计地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金融办职能,强化金融办在县域金融工作中协调作用;通过完善政府考核制度,激励县域各级领导干部重视金融在扶贫、减贫中的作用;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促进信贷资金回流,形成可持续发展、可自循环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打造政策洼地。梳理并汇总国家、省级及市级金融政策,并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套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出台财政补助奖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政策、开辟金融管理“绿色通道”等政策,从而激励金融机构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同时,贫困地区可以针对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抓住国家大力推行各类金融改革的机遇,主动申请成为各项改革的试点,通过先行先试,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办法,完成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县—乡—村金融合作机制

—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主要负责三项任务:一是针对银行信贷业务、银保合作业务、银保担等业务的审核,由下至上,以村金融服务工作小组为基础单元,审核贷款主体的信用情况和资产情况,将筛选后的贷款申请推荐至乡金融服务小组;乡金融服务小组汇总初筛,将初审意见递交到县金融服务小组。县金融服务小组定期或按需召开贷款业务审核会,做到即开即核即放款。二是协助相关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回收工作,并将还款情况记录到信用档案中,持续动态更新全县信用记录。三是做好全县金融服务,既帮助贷款人用好贷款促生产,也做好宣传防风险。

打造三位一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针对贫困地区企业及个人业务额度小、城镇面积小、金融知识相对匮乏、面对面信任感强的特点,搭建以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为着力点的“三位一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至少应实现以下六大基本功能:一是按照贫困地区金融需求,通过与域外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健全当地金融体系;二是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贷前材料准备、贷中金融机构对接、贷后还款计划及贷款使用等,缓解用款方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三是通过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登记、梳理、规范贫困地区民间借贷情况,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四是通过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业务融合,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解决农民及中小微企业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的难题;五是通过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合作,规范企业管理,协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率低的难题;六是通过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广普惠金融,强化信用意识,塑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贫困地区信用环境

一方面,贫困地区政府可牵头与金融机构合作,依托县—乡—村金融合作机制,通过“信用县”“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等信用评选手段,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动态建立农村个人信用体系,鼓励大家诚实守信,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是区域内打通企业信息壁垒,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人民银行、发改局、工商局、经信局、工商部门、税务部门、金融部门及公安系统等各部门的征信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统一完善的征信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对各项风险提早预防,及时预警,严密控制,避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平台带动产业发展的金融效用

贫困地区政府可引导当地国有企业平台,在政企分离的前提下,遵循市场化的运营原则,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协助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国有担保公司。拓展担保范围,实现担保规范化,完善县域担保体系。二是市场化基金运作,健全贫困县域直接融资市场。三是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的优势,引领带动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重点产业发展。相较于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地方国有平台具备全局掌握资源禀赋的条件,拥有较为先进的发展理念,抗风险能力较强,融资压力较小,同时聚集了一部分优秀人才。贫困地区可充分利用国有平台公司优势,带动引领重点打造的产业。

促进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

针对贫困县域的特点创新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产品,可有效缓解贫困地区金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其一,打造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创新+服务”的模式,注重企业或个人的贷款使用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协助贷款企业及个人打通产业上下游,从事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活动。其二,促进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产品的创新,组织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的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传统间接融资手段,通过多方合作,探索推动动产、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股权、林权、收费权等质押贷款业务,探索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在建项目等的抵押贷款业务。其三,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企业运作”模式,完善以政府与保险公司配合实现风险防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其四,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建立“政府+银行+保险”“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保险+期货”“保险+期货+现货”等多种模式,通过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其五,围绕重点产业上下游物流、资金流的发展,灵活地将各供应链条结合起来,通过闭环融资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其六,通过贫困地区政府规范、监管互联网金融运作,趋利避害,缓解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改善当地法人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

贫困县域的政府可利用金融软环境改善当地法人机构的运营情况,包括制定政策对当地法人机构给予适当的支持、协助处理不良资产及贷款回收工作、协调法院提高金融案件的审理速度等。当地法人机构可积极与省联社合作,在人才及创新机制上不断完善;创新开发适合当地企业及个人的金融产品;规范运营管理,控制成本;积极开发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与当地企业协会合作,积极处理历史遗留不良;贫困地区的信用社,应规范运营,积极向农商行转制。

形成人才洼地效应

结合人才流动特点,通过建立新型立体式金融人才智库,协助贫困地区金融发展。通过合理的智库运营机制,确保金融问题有处可问,金融知识有人普及,金融风险有效控制,金融产品有法创新。

通过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及职业晋升规划,吸引金融人才。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允许远程办公等形式,吸引金融人才为贫困地区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简介:郭娜北京工商大学金融系副主任杨德勇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