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县域经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县域经济 > 正文
胡翔 付红桥: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钻石模型”构建及应用 —以海南省白沙县为例
来源:《生态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

摘要: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优势,波特的“钻石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竞争优势,但该模型和后续的“钻石模型”理论体系有其局限性,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已有的“钻石模型”理论体系并没有考虑到生态核心区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中国的特殊国情。因此,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构建了“新钻石模型”,使其适用于研究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新钻石模型”强调了政府和机会这两大要素的重要性,改变了它们在波特“钻石模型”中作为辅助要素的地位,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考虑到生态核心区的独特性,加入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两大要素。此外,还对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新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进行了探讨。文章还以白沙县为例,探究了“新钻石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新钻石模型”;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白沙县

在我国,生态的概念被反复提及,生态文明被高度重视,很多地区被划分为生态核心区。但是由于生态核心区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往往导致经济较为落后,成为欠发达地区。如何促进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成为这些县市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

本研究试图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提出“新钻石模型”,并基于海南省白沙县的现状,探究该模型的应用性,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并没有适用于分析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的“钻石模型”,本文提出的“新钻石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新钻石模型”用于指导中国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1文献回顾

1.1 “钻石模型”及其发展与修正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是为了探讨一个国家或产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并将取得竞争的要素归纳为四项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以及两项辅助要素(政府、机会)。六项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系统。波特的“钻石模型”[1]如图1所示。

 

1波特的“钻石模型”

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持续修正。国外主要研究:Cartwright[2]构建了“多因素钻石模型”,强调了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海外变量:海外要素创造能力、与在海外环境中相关的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海外顾客需求的途径、海外市场的竞争以及该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国际的目标和结构。“多因素钻石模型”更适于研究小国经济、出口依赖工业国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Dunning[3]将第三个外生变量——跨国经济引入到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强调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经济互动以及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影响。Rugman&D’Cruz[4]研究发现,加拿大的竞争优势并非完全来自母国,从而构建了“双钻石模型”,用以说明国家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国内,同时也来源于国外。Moon等[5]进一步将“双钻石模型”拓展为“一般化双钻石模型”,使其适用于所有小国经济。“一般化双钻石模型”分为“全球钻石”“国际钻石”和“国内钻石”,“全球钻石”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国际钻石”和“国内钻石”都可以成为一国竞争力的来源。国内主要研究:董杨[6]对比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杨玲丽和丘海雄[7]梳理了“钻石模型”的理论发展并分析了带给我国的启示。王小平[8]对钻石理论模型进行了评述。税伟[9]针对中国进行了“钻石模型”的检验与重构。王谷成[10]与吕婧[11]开展了“钻石模型”在县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并将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适当地修改以使其更加适合资源约束型地区以及资源富集地区。余川江[12]强调了各要素的不同作用以及模型的动态性,以我国西部地区为实证构建了履带模型。娄海灵[13]提出在使用“钻石模型”分析绿色产业发展时,需要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这两大要素。

1.2 “钻石模型”的应用

“钻石模型”理论体系的应用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在国家方面,比如波特[1]率先提出的“钻石模型”,Cartwright[2]构建的“多因素钻石模型”,Rugman&D’Cruz[4]构建的“双钻石模型”等都是用来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在区域方面,竞争理论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基础,“钻石模型”在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都有所应用,如李方林和曹红萍[14]将波特“钻石模型”应用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余川江[12]基于“钻石模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机制进行了研究;王谷成[10]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资源约束型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而吕婧[11]基于“钻石模型”研究了资源富集地区如何提升县域竞争力。在产业方面,“钻石模型”的应用较多,各行各业均有所研究,如旅游产业方面:贺珍瑞[15]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业竞争力;姜曼和熊国保[16]、张红[17]、魏玲丽[18]用“钻石模型”对生态经济区旅游业进行了分析;刘维星[19]分析了福建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刘金建和孙海燕[20]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业竞争力;吴文婕等[21]对边境文化旅游地“钻石模型”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农业方面:王巧玲和韦明[22]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杨惠芳[23]以浙江嘉兴蜗牛产业为例进行了基于“钻石模型”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赵建华和赵晓铭[24]基于“钻石模型”对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绿色产业方面:周富华和陈雄[25]基于“钻石模型”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王军和井业青[26]使用“钻石模型”对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李晗[27]研究了大别山地区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辛晓睿等[28]对生态脆弱民族地区“钻石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企业方面:多家企业或企业的某一模块都可以使用“钻石模型”进行分析,如任小勋等[29]用“商业模式钻石模型”对平安金融旗舰店进行了案例研究;强静波[30]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1.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诸多学者对“钻石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不同的情况。“钻石模型”的几种经典模式都有其可借鉴之处,大大丰富了“钻石模型”的理论体系。但是,中国国情特殊,对于中国的某一个县域而言,情况更加复杂,已有的“钻石模型”及其修正依旧有其局限性。具体而言:

首先,没有考虑到政府与机会这两大要素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非只处于辅助地位。而机会可以引导政府,政府也可以创造机会,两者相辅相成。

其次,很少顾及生态的制约。生态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某些行为,生态核心区极其注重生态的保护,因此,处于生态核心区的县域利用“钻石模型”实现经济发展时必须考虑生态的制约。

最后,忽略了模型的动态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钻石模型”中各个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完全相同的,“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也需要大家关注。

“钻石模型”的应用方面,可以说“钻石模型”适用于多种研究,同样的,也适用于本文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还极少涉及这一领域。

2“新钻石模型”的构建及动态演进路径

2.1“新钻石模型”的构建

根据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已有的“钻石模型”理论体系不能满足对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需要,需要对其进行修正。诸多学者认为,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机会和政府这两大要素的地位更为重要,而不仅仅是辅助要素。另外,生态核心区必须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娄海灵[13]提出在使用“钻石模型”分析绿色产业发展时,需要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我们认为分析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时也需添加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容量这两大要素进行限制。本文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钻石模型”,使其更适于分析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钻石模型”如图2所示。

2.1.1“新钻石模型”的构成要素

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核心区的县域进行研究发现,波特“钻石模型”的六项要素难以满足实际情况,娄海灵[13]也提出在建设绿色产业时,环境资源的限制需要被考虑。生态核心区与绿色产业在环境资源的限制上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因此,本文引进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两项要素,其余六项要素的内涵也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1)生产要素。根据生产要素的专业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一般性生产要素可以用在任何一种产业上,而专业性生产要素仅针对单一产业。因此,研究县域经济时生产要素更多的是指一般性生产要素,可以大致细分为天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四个方面。

 

2 “新钻石模型”图示

2)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发展的动力,可以从两个方面产生影响:需求的构成以及需求增长的规模和形式。市场需求的细分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竞争策略,需求增长的规模和形式也会对产业优势产生影响。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受到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影响,县域经济在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上下游产业的同步发展。支柱产业和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是县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产业集群也需要被高度关注。

4)企业。企业包括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以及同业竞争。不同企业所适用的战略不同,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等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较为完善的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需求的拉力、市场的推力以及竞争者的压力都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5)机会。机会可以打破现有的竞争环境与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竞争断层”的出现可能使原有的竞争优势消失,也可能使原来竞争力弱的县域后来者居上。一个县域不仅可以把握机会,还可以创造机会。

6)政府。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在中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当一个县域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发展处于初期时,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扶持。

7)资源承载力。依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该地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依据工艺水平、人员素质、技能等条件,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8)环境容量。自然界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被称之为环境要素,可以容纳、降解、消化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并将其输入自然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这种功能对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环境容量一旦超过一定限度,这种功能性资源就会退化甚至丧失。换言之,有限的环境容量意味着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只能承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利用规模,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从而导致发展的不可循环性。

2.1.2“新钻石模型”的要素关系修正

“新钻石模型”与波特的“钻石模型”在要素关系上也有差别,主要体现在:

1)强调了政府与机会的重要地位,并补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政府和机会是处于辅助要素的地位。中国国情特殊,并非完全的市场经济,政府和机会应该与其余四大关键要素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机会与其余四大关键要素之间也应是实线连接。另外,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政府与机会之间是没有关联的,但是,政府可以抓住机会,也可以创造机会,机会可以引导政府的方向,因此,本文认为两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对其他六项要素的影响。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与生产要素相关,会限制县域经济在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机会与政府的发展行为或选择。因此,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对其他六项要素均会产生影响。而且,在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中,这两大因素非常重要,影响力不弱于其他因素,这在“新钻石模型”中表现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与其他要素的实线连接。

2.2“新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

“新钻石模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体系,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特点、优势来源以及主导形成机制都不相同。一个基于生态核心区的县域要想取得持续的竞争发展,就必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相适宜的策略。“新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如表1所示。

1)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以初级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优势来源于某项关键要素,由机会主导。具体来说,一个偶然的或者由政府创造的机会,促进了县域内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形成初级优势产业,而这一阶段的优势一般是由于本地的天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禀赋的先天比较优势,资源控制、价格竞争以及简单的技术模仿是起始阶段经济发展经常使用的方式,县域范围内也开始出现企业形态的萌芽。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机会或者创造机会。

2)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以投资导向的中间层次产业为主,经济得以发展,优势来源于投资配套其他关键要素,由政府主导。具体来说,竞争开始趋向复杂化、高端化,起始阶段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要素的作用慢慢弱化,经济优势的持续需要抛开对初始关键要素的依赖,转而投资配套发展其他的关键要素,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这一阶段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以及支持引导,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新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

 

3)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产业关联拓展形成产业体系,产业关联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优势来源于完整的“新钻石模型”体系,由企业主导。具体来说,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扩张由快转缓,但会逐渐形成多元化产业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产业集群,“新钻石模型”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升级的高效率的自我强化机制。而这个过程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限制下,企业与政府紧密配合,合理运用机会,组织资源满足需求条件,促进生产要素的升级以及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配套发展。

3“新钻石模型”在白沙县的应用

海南的生态核心区主要处于海南省中部山区,包括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等县市,这些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状况不佳。在四个县市中,白沙县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也不错,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本研究以白沙县为例,在构建“新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将其作为研究工具,研究和探索白沙县的经济发展实践和策略,验证“新钻石模型”的应用性。

3.1白沙县县域经济分析

运用“新钻石模型”对白沙县现在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劣势,抓住机会,探究白沙县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为研究白沙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策略打好基础。

3.1.1运用“新钻石模型”对白沙县进行分析

1)生产要素。白沙县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可大致分为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天然资源方面,白沙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环境,但白沙县的区位劣势给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人力资源方面,白沙县存在劳动力不足、人才缺失等问题,白沙县目前还存在很多贫困人口。文化资源方面,白沙县全称为白沙黎族自治县,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汉族,民族风俗浓厚,但白沙县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思想素质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方面,白沙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交通不畅,有些地方网络信号较差甚至没有信号。

2)需求条件。对白沙县的经济发展而言,最大的产业是农业,最有希望发展的产业是旅游业。因此,需求条件也将从这两方面展开。农业需求方面,白沙县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第一产业,但在农业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波动很大。旅游业需求方面,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符合产业升级趋势的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周期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白沙县目前还没有真正算得上经济支柱的产业。白沙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但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主要产业——橡胶产业近年也不景气,价格很低。白沙县工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优势产业。白沙县的服务业,尤其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旅游业,尚存在明显短板,比如缺乏优质且知名的景点等。旅游业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比如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餐饮业都有所欠缺。

4)企业。白沙县的经济发展缺少大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以现有产业基础要想形成跨越式发展很难。白沙县现有企业中,企业战略不清晰,企业结构不合理,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同业竞争氛围。

5)机会。白沙县目前的机会主要有:海南省打造全域旅游,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中部崛起战略;海南省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海南省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海南省扶贫攻坚、改善民生政策带来的机遇;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白沙县入选“2017百佳呼吸小城”,为旅游业以及养生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6)政府。一方面,白沙县政府为白沙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努力。白沙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培养优良的干部队伍作风,这是白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白沙县政府致力于保护生态核心区,同时谋求经济发展,努力实现脱贫目标。

另一方面,国家或者海南省对每个区域政策上的支持是不完全相同的,国家或海南省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各区域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因此,在对各区域的政策倾斜度上是不同的,而目前对白沙县的政策倾斜度略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沙县的发展。

7)资源承载力。白沙县资源丰富,但是丰富的资源储藏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乱开发、滥利用,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白沙县在发展经济时,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明确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其次,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艰巨性。

8)环境容量。在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全球生态环境呈现总体恶化的趋势。白沙县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环境容量依旧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核心区更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白沙县在发展经济时,要考虑环境容量因素,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这两大要素出发,白沙县目前明显受到的限制是“生态红线”和“两个暂停”。“生态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监管要求。而白沙县位于生态核心区,很多地方受到了生态红线的限制。“两个暂停”对白沙县的房地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3.1.2白沙县发展阶段分析

白沙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目前介于起始阶段和成长阶段之间,初级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产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也逐渐开始发展以投资导向的中间层次产业。在这个阶段,机会与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机会给白沙县的经济发展带来赶超的可能性,政府则引导着白沙县经济发展的方向,为白沙县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现阶段要做的事,白沙县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如何尽快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时,也要具有前瞻性,明白下一个阶段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3.2白沙县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通过“新钻石模型”对白沙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白沙县的经济发展策略主要可以从政府、旅游业以及企业三个方面着手。

3.2.1政府工作重点: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

白沙县目前的经济发展介于起始阶段和成长阶段之间,机会和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而这两个要素中,政府更加可控,也是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要素,因此,政府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生态核心区的白沙县,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必须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精心呵护白沙县的青山绿水。具体而言:实施全县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2)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白沙县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扶贫是白沙县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扶贫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主要有:扶贫计划和责任落实;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扶贫保障机制的完善;创新扶贫方式。

3)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白沙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但目前,白沙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县外可实现“县县通高速”和“两小时经济圈”,县内则应优化路网、光网等“五网”。

4)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尤其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经济发展的自我强化阶段是由企业主导的,虽然目前白沙县还未到达这一阶段,但是考虑到今后更好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前为企业做好准备工作。针对企业这一要素,白沙县目前可以做的主要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企业在白沙县的扎根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得县内企业得以发展,县外企业愿意入驻。主要有: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加强招商激励政策。

3.2.2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核心景点、“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区域联合发展旅游业

白沙县至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白沙县现有的优势,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通过“新钻石模型”对白沙县经济发展的分析,探索出旅游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合理发展也不会对白沙县的生态造成破坏。因此,白沙县可以考虑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1)核心景点设计与打造。白沙县有美丽的山水,全域都是一流的养生环境,处于海南省中部山区,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白沙县的旅游业可以定位为健康养生旅游,打造“四季养生天堂,最美山水白沙”的旅游名片。首先,要考虑设计和打造核心景点;其次,进行核心景点的旅游路线设计,将核心景点串联起来;再次,完善相关服务;最后,还要加强白沙县旅游业的推广。

2)“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持续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是国家以及海南省大力支持的项目,白沙县目前已经有一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也将一些乡镇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计划提上了日程。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必须立足于乡镇自身的优势,寻找独特卖点。白沙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因地制宜;明确定位,最好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加快建设以及连点成线。

3)与其他区域联合发展旅游业。白沙县作为海南省中部地区的一部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区域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白沙县区位条件不好,与其他区域联合发展旅游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阻碍。首先,白沙县可以与其他区域合力打造旅游产品;其次,从旅游热门城市(三亚、海口等)导入游客。

3.2.3培育企业集群:战略、结构、同业竞争

白沙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尤其是当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之后,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尽管白沙县经济还未到成熟阶段,但有必要前瞻性地思考企业应该怎么做。可以从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以及同业竞争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

1)企业战略。白沙县的企业应该向“市场化”“品牌化”战略转变。“市场化”战略要求企业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品牌化”战略要求企业重视品牌,打造品牌。

2)企业结构。白沙县目前的企业结构不太合理,国有企业占比过大,规模以上企业少,大多是中小企业,没有龙头企业。这样的企业结构导致白沙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企业结构,可以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着力培养龙头企业。

3)同业竞争。目前,白沙县内的企业竞争较为温和,但放眼海南省或者全国市场,白沙县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很大,竞争优势不明显。白沙县的企业要培养积极竞争、良性竞争的意识,以适应市场。积极竞争,要求白沙县的企业敢于竞争,从市场竞争中发现机会,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竞争优势。良性竞争,要求白沙县企业在积极竞争的同时,使用正当的手段取得成功,而不是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中,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好的影响。

通过对白沙县的实例分析,我们发现,构建的“新钻石模型”对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阶段界定以及发展策略研究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4结论与展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研究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处于生态核心区的县域往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经济看似矛盾,实则有可能统一协调发展。

为研究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钻石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依据生态核心区的县域特点,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对模型中机会和政府这两大要素进行了调整,使其与其他关键要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增加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这两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素,构建出“新钻石模型”。本研究还探讨了“新钻石模型”的动态演进路径,针对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的研究有创新也有不足,不足主要是采用定性分析,“新钻石模型”各要素依旧难以测量。波特的“钻石模型”更适于定性分析,本文提出的修正延续了这一特点,而没有进行要素测量方面的尝试,具有一定局限。未来针对生态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丰富研究方法,尝试对“新钻石模型”的八大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NewYork:FreePress,1990.[2]CartwrightWR.Multiplelinkeddiamonds:NewZealand’sexperience[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1993,33(1):55-69.

[3]DunningJH.InternationalizingPorter’sdiamond[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1993,33(2):8-15.

[4]RugmanAM,D’CruzR.The“doublediamond”model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Canadianexperience[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1993,33(2):17-39.

[5]MoonHC,RugmanAM,VerbekeA.AgeneralizeddoublediamondapproachtotheglobalcompetitivenessofKoreaandSingapore[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1998,7(2):135-150.[6]董杨.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4.

[7]杨玲丽,丘海雄.“钻石模型”的理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8(3):55-58.

[8]王小平.钻石理论模型述评[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33-36,70.

[9]税伟.钻石模型在中国的检验与重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20.

[10]王谷成.资源约束型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9(1):73-77.

[11]吕婧.基于“钻石模型”的资源富集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分析——以山西盂县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0(2):70-74,98.

[12]余川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机制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反思和西部地区的实证[J].软科学,2012(4):71-76.

[13]娄海灵.基于“钻石模型”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

[14]李方林,曹红萍.波特“钻石模型”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的应用[J].当代经理人,2006(9):191-192.

[15]贺珍瑞.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开发研究,2011(2):38-42.

[16]姜曼,熊国保.基于钻石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竞争优势分析[J].老区建设,2012(6):11-14.

[17]张红.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竞争力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4(6):515-519.

[18]魏玲丽.基于“钻石模型”看汶川县水磨镇生态旅游发展的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6(9):132-134.

[19]刘维星.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福建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20]刘金建,孙海燕.基于钻石模型的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1):54-56.

[21]吴文婕,李松,韩芳,等.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地钻石模型适宜性研究——以新疆乌恰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4):509-512.

[22]王巧玲,韦明.基于钻石模型的海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J].南方农业,2016(6):129-130.

[23]杨惠芳.基于钻石模型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以浙江嘉兴蜗牛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7(3):96-101,112.

[24]赵建华,赵晓铭.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47-248,252.

[25]周富华,陈雄.构建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J].宜春学院学报,2010(S1):102-105.

[26]王军,井业青.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2(11):36-40.

[27]李晗.大别山地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28]辛晓睿,曾刚,滕堂伟,等.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钻石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以甘南州玛曲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2(9):39-43,50.

[29]任小勋,乔晗,黄稚渊,等.商业模式钻石模型——平安金融旗舰店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5(11):231-240.

[30]强静波.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作者简介:胡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通讯作者简介 :付红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县域品牌管理、营销管理。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