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县域经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县域经济 > 正文
苏艺 陈井安: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经验与展望——以四川省为例
来源:农村经济 发布时间:2020-05-28 浏览次数:

[摘要]新时代县域经济已成为承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综合经济形态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回顾了新中国70周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取得成就和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县域经济 历史演变 高质量发展 路径选择

县域是落实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省市经济和乡镇经济的重要连接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经济或区域经济而是承载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综合经济形态直接关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有效实施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百强县总体呈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分布格局其中东部地区有74中部地区有16西部地区仅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激发县域发展特色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大省四川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成就和主要经验提出面对新常态”,县域经济如何通过增长新动能培育实现追赶的启示与展望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县域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数量增长到质量变革的历史变迁经历了计划经济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的不同时期每一时期均得到了不同成就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演化特征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呈现以下特征

1.新中国成立至1978县域经济快速崛起阶段

解放前夕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极端衰落直到1949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3.51亿元交通闭塞60%以上的县不通公路科教文化事业更加落后1949年解放后四川县域经济经历合作化的集体经济发展人民公社的社队企业发展城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等取得了由小到大的重要变化1978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3.22亿元1949年增长7.1平均每年递增8.7%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2.6平均每年递增5.1%工业总产值增长30平均每年递增16%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4.42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7.31亿元增长7.4经过近30年的努力和发展四川各县物质技术水平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三五计划时期以后国家在四川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工业投资达250.9亿元占建国以来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7.8%处于三线建设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县纷纷建立了为三线企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有力促进了四川县域经济发展1978四川工业固定资产居全国第二位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生产体系在此阶段四川共建成条铁路干线和14条支线除荣县以外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2.1978年至1992县域经济加速上升阶段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四川开始实施以财政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任务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县级综合改革各县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较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县经济活跃起来各项事业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革较早起步的广汉邛崃新都1985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分别增长1.251.691.5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51.0870%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162.862.251986年开始在系统总结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县的范围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普遍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以德阳乐山等地为代表的各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县域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1992年四川工农业总产值是1985年的3.07

3.1992年至2002县域经济增长点形成阶段

1992年春天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四川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先抓一条线的战略选取了北起江油市南至峨眉山市一线上条件较好的14个县作为优先发展区使其率先走出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以带动全省县域经济起飞经过体制改革和重点扶持一条线上的县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县的发展1996一条线14个重点县以及内江市的个县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663.3亿元占全省总值的22.22%成为全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带一条线战略的基础上1994年四川省又提出了依托两市成都重庆)、发展两线江油至峨眉一线成都至重庆一线)、开发两翼川东一翼攀西川南一翼)、带动全省一省双核发展战略重庆涪陵黔江和万县一带的县),以及以攀枝花工业基地为依托的县也加快了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之后受市场供求关系由短缺向相对丰裕的变化1997年金融危机和重庆设立直辖市的影响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放缓了脚步全省180个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1994年的34.68%下降到1997年的11.22%再降到1999年的3.67%整体看来19922002年十年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飞速增长又快速回落县域经济的稳定性不强但全省县域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

4.2002年至2012县域经济的再加速阶段

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了WTO纳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四川紧抓时代机遇提出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个转变发展思路一主三化三加强跨越发展总体思路等尤其是扩权强县体制改革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增添了活力200727个第一批扩权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实现了比改革前的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2011第二批扩权县的上述三项指标在2009年基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扩权强县改革的政策机制效应充分显现经过2002年至2012这十年的努力四川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特征一是县域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格局逐步打破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绵竹什邡射洪威远等一批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三是资源市场化配置不断加强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趋合理平原地区县的资本优势丘陵地区县的劳动力优势山区和民族地区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加快释放并得到有效发挥四是县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明确了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主攻方向加强县域产业支撑和城市功能配套通过城镇发展带动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此外县域基础设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覆盖率大大提高县乡公路网基本形成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又进一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批经济重点县不断发展壮大在这十年间四川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重新升到百分之十以上2007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2011年突破万亿元2012年达到2.39万亿

5.2012年至现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阶段

2012年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速度减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增速换挡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四川于2013年提出了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整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同时继续扩大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实施范围2014除成都市三州所辖县外的78个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扩权范围也从单一的经济管理权限扩展到社会管理权限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6全省78个扩权县中有55个县GDP规模超百亿元扩权县县均GDP规模达146.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37.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在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且平稳增长的态势2017全省183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2亿元年均增长8.8%总量是2013年的1.38117个县GDP100亿元39个县GDP300亿元12个县GDP500亿元龙泉驿区GDP突破1000亿元183个县市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8亿元年均增长10.0%GDP增速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13.8∶51.7∶34.5变为2016年的11.9∶40.8∶47.3再变为2017年的11.6∶38.7∶49.7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现代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旅游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而传统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三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及制造业为主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点的四川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201411月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重点推进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2016在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进一步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5年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5671.5亿元2010年的2.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9%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171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快于规上工业增速8.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

2018年四川省委提出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标志县域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在从高速度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重点发展整体推进转变全能经济特色经济转变”,“不求其多但求其特将成为未来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范式总体而言2012年以来四川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平稳质量结构明显提升动能逐步转换特色日益明显涌现出一批经济强县

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1.县域经济实现连续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的基本单元新中国70年来四川始终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速效并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52四川GDP24.6亿元1978年达到184.6亿元改革开放后的40四川经济总量实现了从百亿到万亿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20112015年分别跨越万亿和万亿两个万亿台阶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40678亿元2018全省183个县GDP超过百亿元的县1182012年增加33占全省县总数的64.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1%四川经济曾连续1220022013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上海居全国第2015年后已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二是人均水平连续上新台阶1978年四川人均GDP2611990年人均GDP超过千元2006年迈上万元台阶2016年超过万元2018年人均GDP48883实现了千元万元两万三万四万台阶的跨越人均水平大幅跃升三是财政收入持续提升1978四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37.3亿元1989年超过百亿元2008年超过千亿元此后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8年达3911亿元位居全国第1978年的105年均增长12.3%

2.县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四川县域经济体系发生了积极的结构性变化一是三次产业比重正在从退一进二向退一进三转变2018三次产业结构为10.9∶37.7∶51.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正在从传统产业支撑向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双边发力转变四川注重加强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引进了一大批生态绿色和高技术制造项目启动建设了一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县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正在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双引擎拉动转变2017年四川全省消费增速为13.2%超过投资增速12.8%0.4个百分点部分发达县区已进入创新驱动绿色驱动高级阶段四是从以乡镇为主的点状经济向以园区为主的块状经济演进产业从分散式布局向工业园区化农业基地化城镇集中化转变部分较发达县区已经突破区域行政分割和市场分割开始融入都市圈和城市群网状经济

3.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不断增多发展水平越趋均衡

四川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差异和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强县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和集聚示范效应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行中西昌市排名第892017年上升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四川有个区入围其中龙泉驿区排名第28连续年榜上有名2018年度四川有27个县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占比近百强县整体实力突出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成为了推动四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多点多级战略到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四川发展逐步从以成都为中心的集聚式发展模式向区域中心城市争创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趋均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底部基础不断夯实

4.县域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发展活力不断得到释放

改革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四川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县域综合改革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相关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和两证一社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顺利推进三农增信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县级信用联社股份制改革稳妥推进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被激发农村产业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二是两扩两强改革逐步优化扩权强县试点不断增加扩权强县的体制机制已经建立下放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不断扩大扩权强县运行和退出机制日趋完善并有效落实扩权试点县经济发展迅速三是县域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已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7省级示范县20现代流通示范县商贸示范镇也加快建设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县16四是统筹城乡改革不断深入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成都乐山泸州三市先行开展居住证制度试点除成都市外的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基本实现进城落户零门槛”,城镇人口稳步增加2017年末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2018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2.3%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

5.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建国70年来四川投资规模连上台阶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52年的仅1.33亿元增加到197822.5亿元再到1985年上百亿元1998年超千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1978年的1247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蜀道难已变新通途2018全省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7238公里全省近的县已通高速公路至县通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公路目标基本实现气等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6%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2018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是1978年的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是1978年的倍以上就业规模稳步扩大1978年到201820多年间城乡就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44.9万人且就业吸纳能力从农业为绝对主导向三次产业并重转变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8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1均为1978年的90倍以上近年来四川牢牢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聚焦四川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坚持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8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1.由点及线由线成面区域协同根据不同时期调整优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四川发展缺乏多项有利条件因此四川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只能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作为先试先行的突破点提出了一线两翼战略开启了从点到线的跨越随后又根据发展特征拓展成为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战略进入了由线带面的发展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四川积极发挥后发优势不再局限于点线层面提出规划五大经济区培育四大城市群”,并进一步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规划了多个特色产业培育了一大批潜力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推动了四川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了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以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的基础上四川又进一步提出了多点多极战略由面成极推动全省由单极向多极发展进入新时代为了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四川提出构建一干多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区域发展布局统筹生产力布局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产业趋同现象明显等突出短板从而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四川省综合实力从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变化看来四川切合时代要求充分研判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外部环境比较优势等变化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先后作出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不断强化四川的发展优势逐步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又注重合纵连横

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挥棒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四川地域广空间跨度大各县所处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一刀切的指导和考核方法无法发挥不同类型县域的特色和优势2007年开始四川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2014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2019三个文件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从最初的按照平原丘陵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类划分到现行的结合行政区划特点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划分为城市主城区县重点开发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并且按照统一指标分类赋权的原则差异化设置各类区指标权重对体现类区发展重点的指标赋予较高权重这种因地制宜分类考核分区施策的方式符合区域经济功能互补强化合作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规律能够更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明确不同类区发展定位推动各县之间差异化特色发展避免了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在分类施策的同时四川还鼓励县域之间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提高了各县之间的联系让每个县都能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3.把改革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四川是全国改革先行省始终把改革作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关键1992年开始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20多项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改革政策文件涉及分类发展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并探索出了一些知名的特色经验此外通过十多年的扩权强县改革四川已基本建立了扩权强县的体制机制下放的各项经济管理权限大多得以落实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行政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十分注重农业农村的改革是全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制约

4.紧抓各种时代机遇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大省虽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但却紧抓各种时代机遇80年代就已经冲破内陆的藩篱走向世界经济舞台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四川积极发挥其承南接北通东达西服务西部的作用既注重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又强调抓住国内市场既注重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层次和规模又注重审视发展阶段伺机而动通过跨区域深度协同合作拓展了县域发展空间激发了县域经济新动能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性经济这就决定了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与城乡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四川把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重视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003四川就以成都市为代表展开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就业城乡社会保障城乡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究并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2018年又出台关于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崇州市郫都区广汉市等30个县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从土地人才投入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城乡民生共享机制乡村治理机制六方面探索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这意味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的县域经济也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攻关期和重要的窗口期东部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在创新驱动下逐渐突破了地方区域分割市场分割的藩篱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形成了一批以县级市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强市例如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晋江和义乌等正在加快成长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大尺度区域发展基础上实现多元连接的资金人才科技和信息资源的产业链和创新链作为后发型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历史机遇但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整个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阵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挑战正处于弯道超车追赶跨越的关键节点这就要求西部地区的县必须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特色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新动能

1.更加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还是总体发展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破解这些矛盾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就要求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翼双飞”。一方面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加法”(补短板),通过产能分享品牌嫁接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快淘汰传统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选择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技术产品模式业态创新等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的整体承载能力同时还要推动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全面对接

2.更加注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发展县域经济的短板在乡村潜力也在乡村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搞封闭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激发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进而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要优化城乡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村镇联动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3.更加注重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县域城镇化是有效解决县域三农问题提升农村腹地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及弥合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通过县域内部的城市化促进就地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发展留住了人才是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必要举措具体看来一是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进得了城住得上房生活得好二是以完善功能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对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城建立城市管理体制有序推动县城扩容提质三是优化县域土地供应机制适当提高县级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证重点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用地四是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经济通过培育一两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的产镇融合实现小空间大载体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使小城镇成为县域副中心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重要平台和创新载体

4.更加注重以分功能定位为手段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县域经济在其所在的大经济区域内的定位是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发挥出比较优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地区无不得益于通过深入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了不同寻常的特色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要形成后发优势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遵循不求其多但求其特的原则全能经济特色经济转变”,最大化体现本地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等综合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县域特色和实现县域比较优势的有序扩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提升产业园区布局强化村镇二级分工协作加强单一产品链的专业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促进带有鲜明比较优势和区域特点的特色经济强化和升级

5.更加注重破除各种不平等待遇坚定不移走放活民营经济之路

微型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但当前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是新常态下的正常反映但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将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思想促进非公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对非公经济要多引导少指责多扶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处罚先放后导先治后管先予后取”,打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厚植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另一方面要扩大民间投资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坚持非禁即入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更加注重以增强县域发展动力活力为指向坚定不移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

县域经济要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同步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的发展方式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县域发展潜力的激发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发展拓展提供新的空间一方面要变权力型政府为规则型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协调作用政府着重进入市场失灵领域最大程度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形成财权和事权相匹配责任和利益相统一的制度安排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域的思维限制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社保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同外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爱君,毛锦凰.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略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2〕〔6〕李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40年:经验与启示[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3〕车文斌.县域考核不唯GDP解读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新体系[J].当代县域经济,(08).2014.

〔4〕文大会.四川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1,(01).

〔5〕余梦秋,周灵,陈健生等.统筹城乡与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1,(03).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

作者简介:苏艺,助理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成都;陈井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