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网站
湖北大学县域研究治理院
基层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基层之声 > 正文
荆州市双垱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来源:hbxyzl 发布时间:2020-07-28 浏览次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对“三农”问题提出的新向往,更是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需要乡村在治理路径上做出新的探索。荆州市双垱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大力增拓产业发展路径,打造乡村产业特色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村庄的“底子”和“里子”。人民富不富,口袋满不满,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成效。在探索之中,双垱村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村庄的产业活力。

(一)引入主体,为村内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双垱村引入3家市场主体,发展休闲采摘、文化旅游,同时利用“千企帮千村”政策,实现企村深度结对协同发展,建设“村企合作示范田”,打造“村企直销门市部”。市场主体的入驻,不仅助推双垱村打造出一批享誉荆州的优质农产品,也逐渐探索形成了村庄发展规划,即:打造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经济模式。

(二)开拓思路,增强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第一,引导村民自主创业发展。产业发展依靠的是产业,需结合村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发动村内能人进行示范引领,鼓励引导村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双垱村有1个集体经济组织、3家专业合作社。这些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提升了产业活力,形成了规模效应,更培养村内自强不息的精神,诞生了一批致富带头人,集体经济近五年之内翻了两番。

第二,利用要素入股创新发展。要素入股一般是指村民以资金、土地、房屋及其他要素资源等入股合作社,变村民为股民。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目前全市正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三个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力资源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三个合作社”本质上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劳力、资金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化、劳力集中化、资金有效利用化,通过建立规范的经济组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走上新台阶,助推市场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农民收入,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双垱村目前正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前村民之间自由流转价格约为300元每亩,而改革后流转给土地合作社价格是800元每亩,农民获得的土地流转收入明显增加。土地合作社内土地实行统一管理,不仅将碎片化土地整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亦便于发展规模产业和招商引资。同时,土地流转使部分村民可以自由外出务工,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村民破除“靠天收”风险,获得较为稳定的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收入上预计人均增收1万元。最后,农民以土地入股,还可以获得年终集体分红,也为村内长效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

二、深度开展环境整治,打造村庄生态亮点

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自此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拉开序幕。大多数乡村在推行生态振兴过程之中将“生态振兴”仅仅认为是修修屋、扫扫地、种种树,这显然对环境治理缺乏一定理解和系统思考。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常态化保持美丽村居环境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并且,环境是乡村的“脸面”,环境美不美,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高不高。双垱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构建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根据双垱村在“环境整治”中的试点,可以将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一是整治村庄路域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和秸秆垃圾禁烧制度,重点发挥无职党员环境督导作用。二是整治村庄水域环境。落实河湖库长制相关要求,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处理问题水域;大力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已改厕所要加强后期管护。三是整治村庄整体环境。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及时清理各类乱象,完善基础公共设施,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捷。四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水、路、空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而开展“人居环境”的年度、季度、月度评选则是环境整治的“亮点”。双垱村每年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评选规则,实现户与户评优劣、组与组较高低。五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利用文化广场、闲置墙面打造文化长廊,充分宣扬老一辈人勤劳、艰苦、朴素精神,激励新一辈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宣讲,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激发群众参与自觉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激发群众参与自觉性,双垱村采取多种渠道提高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参与度,比如让群众签订书面环境承诺书,增强群众对环境美化的敬畏心;通过评选让环境文明卫生示范户在大会上获表扬、得奖金,让环境较差户在显示屏公开受批评、丢面子。这种奖惩方式,不知不觉中激发了群众的自觉性。群众自发改变陋习,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行动”,进而提高全村整治行动力。习总书记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群众自觉参与和理念共识为环境整治奠定了基础。

(三)发挥群防群治作用 

一方面,构建市区镇村多级协同治理模式。不仅各级党委政府提高思想重视,更在村庄内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借鉴优秀典型经验,用检查结果直接关联包组干部年终绩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人,强化各自的工作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定期召开大会,根据村庄规划适时修改村规民约,将环境治理、文明乡风、社会治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制约村民行为的主要规范。发挥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环境督导中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对农村的鞭炮燃放、用餐文明、一次性物品使用等加强监管。

三、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文化振兴”的重点是引导村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自治能力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留住乡村人才,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以“文化振兴”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一)加强文化建设,让村风文明树起来

双垱村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法治教育,及时宣传政治理论和村级事务动态;通过评选乡贤代表、荆楚楷模、荆州好人、文明示范户等,树典型、立标兵,推进道德建设,努力打造崇德向善、扶弱济残、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优良家风、文明村风;通过积极举办村企联欢、村民联欢及各类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文明乡风氛围日益浓厚。

(二)优化服务水平,让群众民心暖起来

双档村充分利用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红色阵地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同时,主动开展一系列服务群众、关怀百姓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免费组织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瓜子不饱是人心,关怀虽小暖人心,细心的服务拉近了干群关系,贴心的关怀温暖了群众的心,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三)提升社会治理,让村庄氛围活起来

大部分村庄都面临经济基础落后,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村内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双垱村不断探索“五步植树法”(如下图):一是选好种苗,听需于民。主要是培育群众自治意识,聆听群众声音,形成乡村治理新思路;二是挖深地基,建制于民。织密“村委联系群众、党员联系群众、群众互联网络”,在探索中逐步构建“一网二约三会四队”管理模式。三是扶正基苗,普法于民。及时遏制谣言传播,宣扬正能量,建立依法治村新面貌。四是回填沃土,谋利于民。采取村委自己干、模范带头干、群众自发干的“三干”模式,摸索实干兴乡新办法,调动全村村民干事、全面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五是浇灌水源,问计于民。发挥理事会、监事会、代表会的监事议事作用,重点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

 

 

作者简介:

王晨曦(1994—),女,湖北荆州人,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四级主任科员。



Copyright © 2013 isg. hub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邮编:430062  管理入口